在全球化浪潮与智能制造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制造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为积极响应湖南省“智赋万企”行动号召,加速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15-16日,深拓智能联合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康威视、海康机器人等多家单位,启动了“智赋万企·数领未来”2025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系列活动。
在首场活动“贸易冲突背景下制造业战略选择研讨会暨湖大工管院校友会智能制造专委会筹备启动会”上,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战略专家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收教授出席,在活动现场,他以“贸易冲突背景下制造业的战略选择”为主题,发表了一场启迪思维的精彩演讲,陈收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立足全球贸易环境与中国制造业现状,为行业提供了一系列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清晰思路与战略指引。
贸易冲突的本质
与高关税政策的局限性
陈收教授指出,高关税政策作为美国应对贸易冲突的手段,实则难以成为可持续的战略选择。此类政策在短期内或许能为美国带来一定的贸易保护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连锁反应。不仅可能扰乱全球供应链,导致全球供应链效率下降,损害美国自身及国际贸易伙伴的经济利益,更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报复,形成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最终拖累全球经济增速。而且,关税战就如同价格战,是竞争关系中最弱智最低级的行为。这种短视的策略,并不能真正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只会让各方都陷入困境。
同时,陈收教授认为,贸易战的时间不会很长,只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较高,长期的贸易战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最终会促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短期冲击与长期优势
面对美国实施的大规模关税战带来的短期冲击,陈收教授强调,中国制造业凭借其深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适应性,依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能力和发展韧性。针对当前贸易环境,他提出了多项战略建议:
调整出口市场结构:
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通过多元化出口策略降低外部风险;
开发进口替代产品:
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建立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
企业需要能够快速响应客户的小订单和定制化需求,数字化柔性制造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具备生产小订单、低成本、高品质、特色产品的能力: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升级,高品质、特色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
陈收教授的演讲,不仅停留在分析层面,更强调制造业需以战略思维抢占先机,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布局”的转变。
短期内,通过市场多元化、成本优化渡过关税冲击期。企业可以积极调整市场结构,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长期来看,坚持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掌握产业链话语权,实现从“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跨越。企业要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从而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未来,企业需以“战略定力+创新活力”应对挑战,而政策端则需通过“智赋万企”等行动,强化数字赋能与生态协同,助力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突围。